admin 发表于 2016-8-3 09:19:04

程序性知识才是聪明人的核心武器【转】



我们生活中对于聪明的定义很模糊,例如,一个5岁的小孩子能把圆周率背到小数点后100位,会被认为聪明。但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五大三粗的爷们儿身上,不会被认为是聪明,是闲着没事干。一个知识竞猜节目中,如果一个人连续答对多个事实性问题,观众会叹为观止。但放到生活中,这样的知识又很难被周边的人认可。
我们的直觉通常会把知道多少信息当作聪明,这是由于我们从类人猿进化而来,大脑还留着这样的烙印,即认为拥有更多信息的人,能更早发现潜在威胁和食物来源,在自然界中拥有更多的生存优势。
信息爆炸始于互联网,也不过二十几年,知道多少件事很难再拥有竞争优势。你驾车二十几年熟悉城市的每个街道,也敌不过导航APP的运算能力。即便你终生学习,也不会比维基百科知道得更多。
过去我们的学习通常是以知道更多为主,而今天需要做一些视角转换。
心理学视角

心理学中,对于智力有两种分类:
1.流体智力(fluid intelligence)
指在不同领域运用推理的能力。可以通过智力测试中的图像分类、数列推理来测量。之所以这么命名,是因为流体这个词,可以体现这是一个像水一样流动的、过程性的智力,对应的知识例如归纳法、归谬法、反证法、乘法、除法等,是一种推理运算的智力。
2.晶体智力(crystallized intelligence)
指通过学习获得的陈述性事实。这些知识就像晶体一样结晶成一块一块地存储在长期记忆中。例如我问你北极熊是什么颜色,你立马知道是白色,这就是一个陈述性事实。
相应的,流体智力对应的知识叫做程序性知识,晶体智力对应的知识叫做陈述性知识。
我们所说的知道多少,指的就是陈述性知识,例如圆周率小数点后的一百位、历史事件的时间节点、具体概念的陈述性定义等。
而如何知道,就是程序性知识,例如类比推理、图式想象、归纳演绎等。
再打一个比方,陈述性知识就像程序中的数据结构,是一种静态的存在。而程序性知识就像算法,是一种运算过程,能将数据结构按一定的规则组合输出新结果。
程序性知识为何越来越重要

当一个人的陈述性知识再也不可能比搜索引擎更丰富时,程序性知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。换句话说就是:
信息人人都看得到,但看出什么来,就因认知能力而异。
程序性知识初期当然得靠陈述性知识的输入。例如学习骑自行车,你至少得先知道如何骑,才能开始练习骑行技能。又例如,小孩要学习乘法运算规则,至少也得先明白乘法的陈述性定义是什么。
学习程序性知识,是一种技能内隐的过程。例如一个会骑车的人,骑车技能已经内隐到了条件反射中,成为了一种肢体的自动化运算规则。
学习程序性知识也是如此,长期的训练会让它像车技一样内隐到条件反射中,不过这种反射不是肢体上的,而是认知层面的。
离开学校后,大部分人基本脱离了程序性知识的学习。因为学习程序性知识更烧脑,而人大脑有一条生存效应是:
能不用就不用,够用就好。
如果现有的知识对工作来说已经够用,即便只是看上去够用,大部分人也很少主动学习。任何有效的学习过程,都会伴有认知层面的不适合和难受。如果没有这样的感受,即便你一天看一本书,也只是在完成一种可以炫耀的KPI而已。
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信息传播的边际成本趋零,而信息就像数据,如果不做解读,没有任何意义。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,依靠信息不对称难以建立持续性的竞争优势,能真正建立竞争优势的则是认知不对称。
在构建认知能力中,程序性知识毫无疑问将扮演重要的角色。
程序性知识有哪些?

上文提到,程序性知识其实就是一种算法,这种算法可能来自逻辑学和数学中的基本运算规则,也可能来自多个学科中的概念。
例如,进化论除了可以是一种陈述性知识之外,也可以当作程序性知识来理解世界的演化过程。熵虽然是热力学概念,但被借用到信息论中推演为信息熵,再大胆一点,借用思想层面可以称之为思想熵,可推断一个人的思想衰减程度。
还比如,颠覆式创新虽然是一个商业理论,但是在微观的职场层面,可以用于职业发展的判断和决策。科学方法论虽然仅存在学术研究中,但也可以作为甄选好书籍的标准。
如何获得更多的程序性知识?
将一个陈述性概念看作程序性知识。
我们所熟知的查理•芒格,他的多元思维框架就是这样一个程序性知识集合的模型。《穷查理宝典:查理•芒格的智慧箴言录》中这样说:
查理的投资方法和大多数投资者所用的较为粗陋的系统完全不同。
查理不会对一家公司的财务信息进行肤浅的独立评估,而是对他打算要投资的公司的内部经营状况及其所处的、更大的整体‘生态系统’作出全面的分析。
它们借用并完美地糅合了许多来自各个传统学科的分析工具、方法和公式,这些学科包括历史学、心理学、生理学、数学、工程学、生物学、物理学、化学、统计学、经济学等。
查理采用‘生态’投资分析法的无懈可击的理由是:几乎每个系统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,所以若要理解这样的系统,就必须熟练地运用来自不同学科的多元思维模式。
以“将一个陈述性概念当作程序性知识”去理解芒格的思维框架,就明白为什么他倡导多学科学习了。这是为了获得更强的运算推理能力,而非掉书袋装逼。
程序性知识由于其不可陈述的特性,很难在人与人之间的进行对比。而当这样的知识产生强大的现实扭曲力(简单说,就是帮你赚了很多钱),他人又会认为你所说的程序性知识是一种事后诸葛亮。
索罗斯在还是学生时就跟随哲学家波普尔发展自己的哲学,构建了自己的反身性原理:
在我的一生中,我制定了一个概念框架帮助我既作为一个对冲基金经理去挣钱,也作为一个政策导向的慈善家去花钱。但是,思维框架本身是无关乎钱财的,它是关于思想和现实之间的关系,而这个问题从很早开始,就已经被哲学家们广泛地研究。
当他在金融市场中赚足了财富,将自己的思考写出成书——
1987年,我出版了第一本书《金融炼金术》。那本书里我试图解释我金融市场操作的哲学基础。这本书吸引了一些人的注意,大部分对冲基金行业内的人都读过,商学院也在教授。但是书中的哲学争论却没有给人留下多少印象,它更多被理解为一个成功生意人的虚荣心,赚了钱就幻想自己是哲学家。
在自己思想深处种植下一排程序性知识,它能解决思想和现实之间一系列的问题,赚钱只是其中之一。
聪明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程序性知识体系,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。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程序性知识才是聪明人的核心武器【转】